电子工程系优秀校友代表访谈
2022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因为新冠疫情而推迟了将近1个月的校庆70周年庆祝活动,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利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对三位优秀校友代表进行了访谈。
张冬校友:
2022年11月19日,我有幸作为北京校友会的代表,参与了母校“南昌航空大学建校70周年发展大会”。当会场上看见银丝满头的学长们,不畏疫情依然坚持来参加校庆,心情无比的激动,同时又感受到无比的亲切。看着母校的发展越来越好,专业越来越壮大,内心不禁升腾出一种无比的自豪感!这大概就是母校的魅力所在,让我们莘莘学子找到心灵的归宿。
大会开始前,两架国产民用直升机AC311直升机绕会场低空盘旋,助阵校庆,为大会的召开掀起了一阵小高潮。校长卢超在大会致辞,回顾了南昌航空大学走过的70年历程。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母校,学校诞生于国家航空工业起步之际,成长于国家航空工业发展之中,壮大于国家航空工业振兴之时。70年来不忘“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始终秉持“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将“航空报国精神”深深植根于一代代昌航人的心底。
办学至今,学校培养了逾20万各类专业人才。校友们参与了从航空到航天几乎所有重要型号研制和批生产任务,为国防事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电子系培养人都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被用人单位赏识,不少走上了领导岗位。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永远镌刻“昌航印记”。
最后,为母校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绩骄傲和自豪,祝福学校越办越好。
涂浩校友:
母校70周年校庆,当再次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四年缩影仿佛一幕幕呈现眼前,校园每一处都有青春的痕迹,看着喜庆的昌航,坐在熟悉的信工学院,在座谈会上听着熊院长还有老师和师兄弟们的介绍和交流,内心更加坚信母校以后一定会更好,更高,更强,也确信执教于此的老师们、毕业于此的兄弟姐妹亦如是。
最后建议:学院可以开设云相关的课程,云相关的人才缺口大,当前国内云市场空间也很大,传统的机房正被云底座基础设施慢慢替代,政府、企业都有在逐步上云,像智慧城市建设,和各个业务系统上云等等。
易勇校友:
我是0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易勇,有幸参加了昌航70周年华诞庆祝活动,毕业14年了,看到今天的母校风景优美的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室,高耸入云的图书馆大楼,朝气蓬勃的同学们,一切都是青春向上的样子,只有门口的歼8战斗机,默默地见证了昌航这么多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快速发展的历程。
遥想当年刚入学的日子,学校尽是正在建设中的工地,远处还有牛群在吃草,那景象对于刚刚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的我,恍然间觉得回到了家乡。四年美好的学习时光过得太快了,就像流沙滑过指缝,回过神来时,手中已空无一物,只留下心中无限的回忆。受益于昌航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学风、认真负责的老师,为我们铺就了成长的道路。
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省内的特色专业,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信息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C语言、单片机等一系列的专业课都是比较难的,但这些专业课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工作中学习其他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受用无穷!从毕业至今,我一直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战斗在研发岗位上,目前正在从事航空军工仪器设备方向的创业中,感谢母校培训,老师的教育,特别感谢王忠老师、高建波老师对我的帮助。
根据多年技术工作的经历,对我院提几个建议,一是考虑开设部分技术管理类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着力于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和探索RISC-V内核的微控制器的框架和应用,这可能是微控制器行业我国实现自主可控的一条重要路径。
祝母校保持学风,发扬传统,事业更上一层楼!